被污名化的更年期,被妖魔化的更年期女性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周刊 Author 千代子
在“更年期”这个话题下,好像人人都憋了一肚子话,但说出来又都似是而非。我们抱怨它,吐槽它,假装理解它,却往往连它的真正含义都说不清楚。
更年期是一种疾病吗?还是像青春期一样,只是所有人都必经的某个人生阶段?更年期的年龄范围有多大?主要特征是什么?身处更年期的人,是不是都会像影视剧中习惯表现的那样,烦躁、易怒、不分青红皂白?对于身处更年期的亲人、朋友,我们能提供哪些帮助?
更重要的是,我们何时才能不再用这个含混的概念,去粗暴地解释人到中年的一切烦恼。
去年12月份,豆瓣网友于凌晨两点发布了一条帖子,标题是“逛了逛妈妈的淘宝”。在这条帖子里,她一张一张贴出了妈妈的购物车截图:
开始,大家以为这不过是一条吐槽帖。/豆瓣截图
一串檀香木手链——她已经忘记放到哪里去了,这是妈妈开通淘宝后的第一个订单;
一箱早餐手撕面包——爸爸的胃不好,妈妈想买给他值夜班的时候充饥;
一件双面呢粉色风衣——折扣活动12月2日就结束了,妈妈还没有领券结算;
一条长款雪纺保暖围巾——妈妈把它绑在了浴室里,打上死结,用来自缢。
和楼主平静的语气一样,悲剧的发生,往往是悄无声息的。/豆瓣截图
很多留言都在说,看到丝巾那一刻,心里咯噔了一下,瞬间难过。
楼主在帖子里忏悔,为什么直到出事当天,都没有任何人发觉妈妈已经忍受了那么长时间的失眠、烦躁、抑郁?为什么没有人发觉,她早已经做好了轻生的准备?
没有人相信,更年期会直接击倒一个人。
“更年期又不是病,吃啥药啊?”
2019年8月,博主@Alex绝对是个妞儿拍摄了一段视频,她举着手机走上街头,向路过的陌生人提问:“你知道什么是更年期吗?”
即便在镜头前,路人也毫不掩饰自己对更年期的漠然。/@Alex绝对是个妞儿
面对镜头,中年大叔有些不好意思,缩着脖子躲闪:“没研究过,不清楚。”
穿着白衬衫的时尚年轻女孩开玩笑地回应:“就是发飙发火啊。”
倚在河边石栏杆上的黑T恤男孩有点漫不经心:“发脾气啥的吧?我不知道对不对啊,电视上这么说的……”说完耸了耸肩。
观众们隔着屏幕能看出来,博主很想张嘴纠正,好好普及一番更年期的概念,但话都到嘴边,还是欲言又止。
听多了这些“教科书”般的回答,博主的强颜欢笑中隐藏了三分不解、三分憋屈、四分无语凝噎。/@Alex绝对是个妞儿
对于更年期的这种漠视或者误解,在我们身边实在太常见了。
张爱玲说,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,“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,后看见海;先读到爱情小说,后知道爱”。
对于大多数还没有经历过更年期,却占据舆论场主流的年轻人来说,对这一概念的大部分想象,都来自电影电视,就像他们的父辈总是在港台影视中头一次认识亲吻一样。
2005年的情景喜剧《家有儿女》里,刘星不满妈妈把自己的画板扔了,嘴巴一急就脱口而出:“你这是扼杀我的艺术之路知道吗?你更……更年期!”
这三个字一出口,妈妈的火就上来了:“你说什么呢?你再说一遍!”弹幕里飘过一连串的“哈哈哈哈”和“太真实了”。
在这对母子以及站在他们身后的编剧心里,更年期俨然一个贬义词,大家心知肚明,它表示无理取闹、专制蛮横、脾气火爆,听上去几乎和“泼妇”一样刺耳。
再比如2019年的《少年派》,林妙妙和妈妈吵架之后冲出家门,爸爸安慰她:“你妈脾气不好,那是更年期。”
林妙妙瞬间找到了出气口:“她专注更年二十载,从我上小学起她就开始更了吧?我现在都青春期了,她还在更,她啥时候更完啊?”
十几年过去了,影视工作者心目中的更年期,还是同一张万能脸谱,仿佛什么罪过都可以往它身上套,“更年期妈妈”的失态、焦躁、偏执,以及由此造成的种种矛盾,已经成为国产剧剧情前进的重要驱动力,并贡献了数不清的“笑点”和“共鸣”。
2018年7月13日,豆瓣网友创建了“妈妈正在更年期”小组,至今发帖336条,对比聚集了503591人的哈组,更年组又落魄又无趣,除了绝望主妇的寻医问药,就是“受害者”的满屏牢骚——
“疯了”“我的天”“好烦”“受不了”,甚至有子女将其形容为“精神虐待”。
郑晓龙的《金婚》曾经用一两集的篇幅专门描述更年期,剧中妻子文丽的脾气逐渐失控,“一天到晚疯疯癫癫地骂这个骂那个”,丈夫佟志郁闷地和邻居聊起这个话题:“你老婆有吃药吗?”
邻居大庄两手插在裤兜里,简直不可思议:“更年期又不是病,吃啥药啊?”
连文丽自己都觉得,熬一熬也就过去了。
全中国有过这种想法的不止大庄一个人。/《金婚》
你对更年期一无所知
在医学上,笼统的“更年期”,有一个更加精准的称呼:围绝经期综合征。44-55岁的女性会在这一阶段经历绝经,非常直观地感受衰老,和男性相对平缓、温和的中老年更替相比,女性此时的心理变化是更为剧烈的。
对于这种变化,生活在湛江的杨维感受格外深刻。她第一次感觉身心不受控制,是在十年前的一个早晨,当时她像往常一样从菜市场买菜回来,进门之前突然感觉心慌意乱、神经紧张,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。
更年期女性总是“无来由”地烦躁,遗憾的是,这些委屈只能和隔壁同患更年期的姐妹倾诉。/《金婚》
晚上散步时,她觉得自己像是魔怔了一般,没有来由地心悸、烦躁,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躲到林子里,把所有人都甩得远远的。
从那一天起,心悸就再也没有真正离开过杨维,更可怕的是,她不知道心悸什么时候会突然袭来,什么时候会再次平息。
2019年,神经学家Lisa Mosconi在TED演讲中提到,女性的雌激素会在中年期断崖式下降,当卵巢无法将信息回馈给大脑时,一系列的困扰就会接踵而至:
雌激素无法激活调节体温的下丘脑区,潮热出现了;雌激素不能让脑干正常作用,失眠出现了;雌激素不足以刺激杏仁核,情绪化出现了……
这些生理上的衰老,让一些更年期女性的生活变得尴尬、难堪,越来越糟糕。
杨维记得,那天之后,她每天晚上都会失眠,关灯之后就坐在床上,佝偻着背,一整夜都在半梦半醒中游离,像钓鱼一样,刚要沉下去,就被钓竿猛地拉起,瞬间惊醒。
有时候她从外面回来,邻居奇怪地看她:“怎么热成这样?”
脸颊、额头、脖子、胸前潮红一片,杨维也不知道如何回应,笑一笑敷衍着:“哎,我就是这样,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没怎么走动呢就面红耳赤的,背都湿了。”
爬楼梯时膝盖会痛、晚上睡觉时脚背会抽筋、经过医院时心跳会加速、做家务时会头脑发晕……当时正值女儿高三,杨维的神经更是绷得像打仗,没过半年,整个人就瘦了一圈。
雪上加霜的是,丈夫的挑剔、控制欲从未减轻,杨维有时候在家拖地,拖着拖着就悲从中来,坐在沙发上抹眼泪,直到两年之后,杨维才知道自己这状况叫更年期。
的确,许多女性在家庭中习惯了逆来顺受,以至于更年期的到来让她们加倍自责,而不是求医、就诊。/@Alex绝对是个妞儿
复旦医学院2010年的调查显示,有42.7%的上海妇女不知道绝经会导致更年期,6.5%的人对更年期一无所知。上海之外,对更多生活在县城、乡镇的女性来说,更年期根本就是一个盲区。
我们只是隐约知道,更年期意味着脾气差、疑心重,脾气变得阴晴不定、不可理喻,却很少想过它带来的生理性折磨,膝关节疼痛、盆底肌松弛、记忆力衰退、失眠、暴汗……或许不是每个人都面临杨维这样严重的症状,但这种无知确实普遍。
为什么我们对疾病的认识
会如此扁平?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《新周刊》微信公众号(ID:new-weekly)。《新周刊》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,以“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”为定位,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。从杂志到新媒体,《新周刊》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、泪点与笑点。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,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。
作者:千代子
来源:新周刊(ID:new-weekly)
编辑:留木
你可能还喜欢: